中醫如何看待睡眠?
人的一生幾乎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覺。中醫怎么看待睡眠和描述睡眠的?
戰國時有個名醫叫文摯,他對齊威王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臣為道三百篇,而臥最為首……夫臥,使食糜消,散藥以流形者也。譬臥于食,如火于金,故一夕不臥,百日不復?!?br/>意思是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人一個晚上不睡覺,這樣造成的損失即使身體調整一百天也難以恢復。”
中醫自古強調睡眠的意義,如《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曰,“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薄鞍滋炀瘛⑼砩纤摺笔且粋€人營衛之氣和合而營周全身的重要體現,也是生命保養的基本法則。
儒家、道家對睡眠的觀點:中醫的思想體系、思維方法來自于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受道家觀念影響較多,講求順應天地自然之道,依四時變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儒家比較重視外禮(外在的硬性的法則)與內?。▋仍诘目桃獾姆此迹?,與社會規律相合;道家則偏重隨性、自在,與自然規律相合。
中醫里,最好的睡眠是怎樣的?
睡眠的“質”與“量”同等重要。就質而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睡得深,睡得香——淺則擾心,夢則亂神。就量來說,不可太多也不能不及,睡得足,睡得適度——少睡耗精,久臥傷氣。
許多人將睡眠視為一種對時間的浪費,熬夜便是在爭奪時間。像許多企業家一天只睡覺三小時左右。網上轉發達芬奇睡眠法來考前突擊的學生并不少。睡得少、睡得晚成為了一種更為普遍和現代的生活方式。
睡得少、睡得晚,“外強中干”生諸病。
這個問題所涉較為復雜。僅從健康的角度而言,這必然是錯誤的觀念。我臨床上見到很多經常熬夜的青年人,脈象整體多沉取無根、雙寸脈多上浮魚際,說明臟腑精氣在長時間熬夜的狀態下已不斷消耗,有“外強中干”之爭,表現為做事情持久力不足、容易疲勞、精神恍惚等等,若不加以重視,將來可因精氣不足而生諸病。
個人覺得,偶爾的一兩次熬夜突擊學習或工作或玩耍,也是可以有的,人生畢竟是“百無禁忌”嘛。但長期的熬夜,一定會消耗人體精氣,并傷害心神、肝魂、肺魄?!傲舻们嗌皆凇?,我們需要悠著點兒。
一個好的睡眠,如何修煉?
睡眠問題里,失眠不容忽視。與之相伴的生活節奏、思維方式和人生目的的選擇可能都需相應調整。
睡前務必打開心結,舒展開眉心、手足心及舌頭。將一粒高粱米貼于印堂穴,膠布固定。燙腳半小時,平躺后全身放松,意念集中在肚臍,呼吸自然。不必數羊,不必盼睡著,可盼別睡著(盼什么不來什么,怕什么來什么)。
花生殼半兩,紅棗10枚,浮小麥15克,煎一碗湯睡前服下,連用7天。
嗜睡如何解決?
與失眠相反的,還有嗜睡。村上春樹的《黑夜之后》里描述為了逃避內心焦慮進入長期深度睡眠的女子。
中醫比較講究“中正平和”,凡事不能不及,又不可太過——睡眠也一樣。臨床上也有不少嗜睡的患者,主要表現為起不來床,打不起精神,哈欠連連。導致嗜睡的原因有很多,當前見到較多的有脾濕困郁、腎精不足、心氣耗損等。中醫需根據具體脈象及其他情況辨證施治。
有幾個小方法解決嗜睡問題:
1,用手指捏住鼻尖使勁擰,擰出油來,即化脾之濕,又振面之陽;
2,輕咬舌尖,微痛為度;
3,按摩百會穴,從上向下敲打膽經。
日夜顛倒,只能規律性作息。有一些特定的職業,日夜顛倒難以避免,個人覺得是很難應對的。權宜的方法,只能是白天多睡,狠睡,睡時最好不要有光照和聲響,盡可能按時養生規律性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