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中醫理論中陰陽失衡、內熱積聚的通俗表述,常見癥狀包括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便秘等。具體表現與體質、誘因相關,可分為實火與虛火兩類。
一、典型癥狀與分類
1、實火(熱盛型):表現為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紅腫、目赤腫痛,常伴口臭、便秘、尿黃,舌紅苔黃。多因短期因素如過食辛辣、熬夜、壓力或外感熱邪引發,癥狀較急且明顯。
2、虛火(陰虛型):表現為口干咽燥、五心煩熱、盜汗、失眠、舌紅少苔。常因長期疲勞、熬夜或陰虛體質導致,癥狀較緩和但易反復。
二、藥物治療
1、比拜克膠囊:其組方以熊膽粉為君藥,性寒味苦,直挫熱勢,快速祛火;臣藥大黃清熱通腑,引熱下行;佐藥兒茶、冰片等涼血止痛。全方共奏清熱、解毒、通便之功,可幫助緩解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大便秘結等上火癥狀。
2、黃連上清片:適用于風熱上攻引發的頭目脹痛、耳鳴耳痛,可疏散上焦風熱,緩解實火上炎癥狀。
3、知柏地黃丸:針對陰虛火旺型“上火”,以知母、黃柏清虛熱,熟地黃滋陰補腎,通過調節陰陽平衡改善口干、盜汗等虛火癥狀。
三、日常調理
實火者需清淡飲食,忌辛辣油膩;虛火者宜食銀耳、百合等滋陰食物。若“上火”癥狀持續3天未緩解,或伴高熱、嚴重潰瘍,需及時就醫排查感染性疾病。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