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小兒冠狀病毒的特征
2020-02-09 686次
病情描述:
小兒冠狀病毒的特征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征有哪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其傳染力比較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會有發熱、干咳、乏力的癥狀,少數的患者會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瀉或味覺減退癥狀,隨著病情的進一步進展,會出現呼吸道的癥狀加重,在影像學上可以看到肺部早期由小斑片影,間質的改變,繼而進展為雙肺多發的斑片影、浸潤影,進一步加重會出現肺實變,而胸腔積液比較少見。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會出現氣促,呼吸頻率大于30次每分,指氧飽和度小于93%,氧合指數小于300毫米汞柱,影像學上在24~48小時內,肺部病灶進展大于50%。危重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會出現休克、呼吸困難,需要進行機械通氣的治療和ICU有效的搶救治療。02:06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影像學特征影像,現在可以看出從武漢、湖北地區很多醫院的胸外科醫生、影像科醫生,包括呼吸科醫生,給我們傳遞的信息,包括網上現在我們醫學圈發放的一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T片子,我們看到影像學特征。如果你到了不是輕癥患者,如果你是中重癥患者,合并了新冠病毒肺炎,胸部CT是有表現的,它是一種磨玻璃樣改變,或是滲出性的炎性改變。因為并不是所有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和病例都會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上呼吸道感染期間,我們要警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進展以后,胸部CT片上會有所表現。如果有了臨床癥狀,要常規拍CT。近年來我們也出臺了相關的人工智能軟件,幫我們醫務人員分析哪些肺部磨玻璃樣病變是陳舊的,是早就有的磨玻璃樣病變;而哪些是這次剛剛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滲出性的磨玻璃樣改變。而這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磨玻璃樣改變,大多都是多發的,左肺也有、右肺也有、上肺也有、下肺也有。而肺磨玻璃樣病變,陳舊的改變,大多就一個單一的磨玻璃樣病變,我們也稱之為肺內小結節,其中沒有實性成分。這些磨玻璃陰影有可能本身就是一種慢性的、陳舊的,可能已經伴隨你五年、十年、二十年的一個肺部陳舊病變。只是你這次第一次有了,呼吸道癥狀,又遭遇到這次疫情,才第一次做了胸部CT檢查。我建議有了這些首次做CT,具有影像學改變的,帶有引號的患者朋友,千萬不要過度慌張,不要過度緊張。醫生會給你一個,規范的、科學的臨床診治意見。如果你沒有流行病接觸史,你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沒有這種新冠病毒檢測的陽性,又是一個單一的磨玻璃樣病變,這個疫情期間就先不用管它。02:53
-
小兒冠狀病毒的特征小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之后的特征主要包括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3個方面:臨床表現:潛伏期一般為2-14天,多數是3-7天,在潛伏期或者是病初可以表現為發熱,乏力,咳嗽也可以伴有鼻塞,流涕,咳痰,腹瀉等等,發燒的體溫一般是低熱或者是中熱,有的孩子甚至沒有明顯的發熱,但是隨著病情的加重,可以出現呼吸困難,發紺,也可以伴有全身中毒的癥狀,比如煩躁不安,精神不振,喂養困難等等。實驗室檢查:普通的血常規有沒有明顯的異常,白細胞總數是正常或者降低,C反應蛋白一般也是正常或者是升高,最確診的方法是咽拭子,痰液或者血液的核酸檢測。影像學表現:一般是拍胸部的X線或者是做一個胸部的CT,這兩個檢查都會清楚地顯示肺部的病變。語音時長 01:32”
-
小兒冠狀病毒肺炎的特征小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征主要是相對成年人來說,相對老年人來說癥狀比較輕微,肺炎病情相對比較輕,大部分病人預后良好。常見的癥狀還是包括發熱,咳嗽,乏力等等,有部分小兒可以出現鼻塞,流鼻涕,腹瀉等表現。如果存在相關的流行病學史,出現發熱或者呼吸道癥狀,無論是兒童,成年人還是老年人群都需要提高警惕,建議盡早到發熱門診就診,進行肺部CT和血常規檢查,如果也支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表現,就需要考慮進行核酸檢測,一旦核酸檢測(+)就可以稱為確診病例,就需要及時的進行隔離治療,盡早的接受治療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語音時長 01:14”
-
新型冠狀病毒的初期特征新型冠狀病毒初期有以下特征:會出現發熱,一般是低熱,咳嗽,咳痰,陣發性,刺激性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頭痛,頭暈的癥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無癥狀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但無發熱、咳嗽、疲勞、厭食、氣短、肌痛等癥狀者。輕癥患者可表現
-
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特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有以下的特征: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傳染性是比較強的,目前已經出現了全世界的大流行。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肺炎,導致嚴重的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相關的并發癥,是可以危及到生命的。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表現個體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出現上述
-
小兒冠狀病毒的特征是什么?主要的癥狀是發熱,咳嗽,胸悶,身體乏力。
-
小兒得冠狀病毒有哪些特征?一般是感染肺部,咳嗽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