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柱也叫肛柱,為直腸壺腹內面垂直的粘膜皺襞,有6~10條,長1~2cm,寬0.3~0.6cm,兒童比較明顯。直腸柱是肛門括約肌收縮的結果,當直腸擴張時此柱可消失,各柱的粘膜均有獨立的動、靜脈和肌組織。直腸柱越向下越顯著,尤其是左壁、右后、右前壁最明顯,柱內靜脈曲張時,常在以上三處發生原發性內痔,亦稱母痔區。
各直腸柱下端之間借半月形的粘膜皺襞相連,這些半月形的粘膜皺襞稱肛瓣,有6~12個。肛瓣是比較厚的角化上皮,當大便干燥時,肛瓣可受糞便硬塊的損傷而撕裂。
直腸柱與肛瓣圍成的小隱窩稱肛竇,又稱肛隱窩,有6~12個。此竇開口向上,竇底有肛門腺的開口,深度一般0.3~0.5cm,竇內儲存有粘液,有潤滑排便作用。由于該處常存有糞屑雜質,容易發生感染,引起隱窩炎,隱窩炎是繼發肛周疾患的禍根。據統計,45%的人此竇較深大,17%的人小而淺,7%的人無此竇。肛隱窩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閉鎖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