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引流是根據病變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體位,原則上應使病變位置比較高,引流支氣管開口朝下,以利于淤積在葉段支氣管腔內的痰液,因重力作用流入大支氣管和氣管而排出。
例如病變在下葉時,最適合體位引流法是墊高床腳,使患者俯臥,前胸靠近床沿,頭朝下;病變在上葉時可以采取坐位,以利于引流,每日2至4次,每次約15到30分鐘。
體位引流時,間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同時旁人協助用手輕拍患部,在體位引流前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和祛痰藥,以及霧化吸入生理鹽水等,均可以提高引流的效果。
體位引流是根據病變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體位,原則上應使病變位置比較高,引流支氣管開口朝下,以利于淤積在葉段支氣管腔內的痰液,因重力作用流入大支氣管和氣管而排出。
例如病變在下葉時,最適合體位引流法是墊高床腳,使患者俯臥,前胸靠近床沿,頭朝下;病變在上葉時可以采取坐位,以利于引流,每日2至4次,每次約15到30分鐘。
體位引流時,間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同時旁人協助用手輕拍患部,在體位引流前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和祛痰藥,以及霧化吸入生理鹽水等,均可以提高引流的效果。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醫學量表 專業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