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病人出現了關節部位損傷的情況,就會導致關節部位有腫脹和疼痛的情況,而在發生這種情況以后,可以行關節周圍艾灸治療,通過艾灸熱刺激以后,會促進關節部位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關節部位水腫的吸收和消退,并且能夠促進損傷組織部位的血運,對于損傷組織的修復,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但是,對于關節損傷以后的患者,艾灸一定要在損傷48小時以后才能應用,如果說過早的應用,損傷的部位腫脹還不穩定,行艾灸以后很容易導致腫脹和疼痛的加重,從而就會導致損傷部位修復減慢,所以在關節損傷48小時以后,一般腫脹相對穩定,這時候可以行艾灸的治療,來促進關節損傷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