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指大便次數減少,一周少于三次,伴隨排便困難、糞便干結,便秘是常見癥狀,大部分會長期持續存在,影響生活質量,病因多樣,以腸道疾病最多見。
便秘發生的原因:
食物在消化道經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糜殘渣從小腸輸送至大腸,在大腸內將大部分水分和電解質吸收形成糞團,輸送至乙狀結腸及直腸,通過一系列排便活動將糞便排出體外,從形成糞團到產生便意和排便動作的各個環節,均可因神經系統活動異常,腸道平滑肌病變及肛門括約肌功能異常或病變而發生便秘。
便秘的臨床表現有:
急性便秘患者大多有腹痛、腹脹,甚至惡心、嘔吐,多見于各種原因的腸梗阻,慢性便秘無特殊表現,一部分患者會感覺口苦、食欲減退、腹脹、下腹部不適或頭暈、頭痛、疲乏等神經功能癥狀,一般不重,排出糞便堅硬如羊糞,排便時有左腹部或下腹部痙攣性疼痛與下墜感,常可在左下腹觸到發生痙攣的結腸團塊。
排便困難嚴重患者可因痔的加重及肛裂,而大便帶血和便血,患者會因此感到十分緊張。焦慮,慢性習慣性便秘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經產婦女,與腸道肌肉,腹部肌肉以及盆底肌肉的張力下降有關。